随着全球药物研发的不断深入,新的治疗靶点和策略不断涌现。在中国,药物研发领域也在快速发展,但与全球先进水平相比,仍然存在一些尚未深入研究的领域。中国的医药研发要从跟随者转变为并跑乃至领跑者,“中国新”靶点的发掘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基于药融咨询《年中国I类新药靶点白皮书》部分内容,旨在揭示年“中国新”靶点的前沿动态,通过数据分析与特征归纳,为医药研究者、投资者及政策制定者提供指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一、什么是“中国新”靶点?“中国新”=全球-中国
中国新:在中国,国内企业研究较少或未取得研究进展的靶点
全球靶点:全球范围内,已有药物处于IND及以上研发阶段的靶点
中国靶点:在中国,国内企业研究较多已取得研究进展的靶点
“中国新”靶点是指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有药物处于IND(新药临床试验申请)及以上研发阶段,但在中国国内尚未有药物进入IND及以上阶段的靶点。这些靶点在全球药物研发中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成药性验证,但在中国尚未得到充分的研究和开发。
二、年“中国新”靶点TOP30通过药融云全球药物研发数据库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全球靶点中处于IND至NDA阶段的药品数量,去除已在中国有相应进展的靶点,我们筛选出了年“中国新”靶点的TOP30榜单。这一排名不仅反映了全球医药研发的前沿趋势,更指明了中国医药创新的未来方向和潜力所在。
“中国新”靶点TOP30
年“中国新”靶点TOP30:NLRP3、CB2、DMD、SCN9A、NOX、GABABR、AMPAR、PSA、OXTR、HA、ICAM1、Amylinreceptor、TLR2、RORγ、mGluR2、HLAclassIantigen、ICOS、PLK1、PDE10、IL-8、MAGE、IL-13、GRN、GDNF、GDF15、CCKBR、SIRT1、SCNN1、Miteallergen、DNA-PK。
三、年“中国新”TOP30靶点特点1.治疗领域分布在年“中国新”TOP30靶点的药品中,抗肿瘤领域占比最大,达到30%。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年全球新增癌症患者达万人,癌症死亡人数为万人。中国新发病例数和死亡病例数分别高达万例和万例。抗肿瘤药物研发在中国仍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研发价值。
其次是神经系统领域,占比24.8%,反映了神经性疾病在中国的高发病率和迫切的治疗需求。在神经系统疾病领域,常见的疾病包括急慢性疼痛、中风、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自闭症、精神分裂症等。
然后是消化系统和代谢领域,占比9%,显示了中国在代谢性疾病治疗领域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ebsaw.com/jbbfz/14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