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
不宁腿不宁腿即“不宁腿综合征(RLS)”,亦称为“Ekbom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表现为迫切需要进行肢体动作,并伴有感觉异常、运动不宁,安静时症状加重,活动时可短暂地使症状消失。为临床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觉运动障碍性疾病。
病因和分类:
不宁腿综合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
1,原发性不宁腿综合征病因不明,其中部分属于遗传因素所致。儿童期发病者大多有家族史。
2,继发性不宁腿综合征的相关因素包括:
(1)营养缺乏性因素,如缺铁性贫血、叶酸缺乏、维生素B12缺乏等。
(2)继发于某种疾病,如周围神经病、慢性肾衰竭(20%~70%患者可出现不宁腿综合征)、腰骶椎根性神经病、糖尿病、脊髓病、帕金森病(3.80%~20.80%患者可出现不宁腿综合征)、胃部分切除术后、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淀粉样变性等。
(3)妊娠(约20%患者可出现不宁腿综合征)。
(4)继发于免疫系统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甲状腺功能减退、干燥综合征、巨球蛋白血症等。
(5)下肢血管疾病,如周围血管微栓塞、下肢动脉粥样硬化。
(6)药物与化学物质所致,包括咖啡、酒精、三环类抗抑郁药、H2受体阻断药、镇静催眠药、停用血管扩张药后等。儿童不宁腿综合征除遗传因素外,主要与缺铁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有关。
临床症状:
1.患者希望活动肢体,特别是下肢。由于不能描述的、不舒服的感觉,患者需活动腿部,并常常伴有感觉异常或感觉不良,常被患者描述为爬行感、麻刺感、烧灼感或抓痒感。上述感觉常累及双下肢的深部,比皮肤和浅部更严重。
2.患者清醒时不断地作肢体动作,未能减轻感觉异常,所做的活动包括转圈、散步、腿部伸屈、坐位时做轻轻摇晃动作,甚至在床上翻来复去。
3.安静时症状加重,活动可使症状减轻。
4.傍晚或夜间症状加重,呈昼夜节律的变化。
5.其他常见的症状有睡眠障碍、睡眠间歇性肢体运动(可见于80%的不宁腿综合征患者)和在清醒状态下的不自主运动。
诊断和鉴别诊断:
1.要明确不宁腿综合征的诊断就必须具备国际不宁腿综合征研究组(InternationalRestlessLegsSyndromeStudyGroup,IRsSG)提出的4个基本标准。
(1)感觉障碍;
(2)运动症状;
(3)于休息时出现症状或加重;
(4)傍晚或夜间出现症状或加重。
2.不宁腿综合征必需与以下疾病作鉴别诊断:
(l)间断性肢体运动病(PLMD);
(2)多发性周围神经病;
(3)神经根病;
(4)肌肉束颤;
(5)血管疾病;
(6)节段性肌张力障碍;
(7)睡眠不良伴IP才MD;
(8)运动不能(akathisia)。
治疗:
临床主要以用铁离子、多巴胺制剂、多巴胺受体激动药、抗癫药及阿片类的药物进行药物治疗为主。
(待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ebsaw.com/jbbfz/5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