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毕业暨ldquo我最

大四,大五童鞋

喜欢就要PICK啊,为什么要害羞~

那时候

我们是出入大学殿堂的小白

对一切充满好奇与迷茫

现在

我们已然成长,奋发向上

在这段永远无法遗忘的时光里

是默默奉献,严谨治学的老师们

带我们穿越艰辛困难

传授给我们知识

很快,我们就将走出校园

踏足社会,去往更广阔的天地

大学奋斗之路上

你是不是也有一位默默喜欢与支持的老师

快来送TA“C”位出道吧!

曹勇

曹勇,医学博士,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医内科教研室主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抗癌协会传统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医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广州市中医药学会理事。从事中医内科学、中医肿瘤防治学、中医老年病学的教学、科研和临床。研究方向为中医药对恶性肿瘤及中医内科常见病与疑难杂症的防治研究。讲授《中医内科学》、《中医肿瘤防治学》、《中医老年病学》课程。

擅长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肝癌、乳腺癌、胃癌、肠癌等恶性肿瘤,以及肿瘤放化疗、靶向治疗毒副作用和肿瘤康复期的中医药治疗,肿瘤复发转移的中医药防治,中医药治疗呼吸、消化与疑难杂症。先后主持省、部级课题7项,发表研究论文70余篇,其中SCI期刊4篇。《中医内科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科学出版社)副主编;《中医肿瘤学》(教育部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编委;《糖尿病性耳聋》(广东科技出版社)副主编。主持校级教学改革项目1项,校级精品课程《中医内科学》负责人。长期坚持临床门诊,年门诊量达八千余人次。

陈景亮

陈景亮,中医内科教研室任职主任医师。在暨南大学中医学院内科教研室从事教学工作,熟悉掌握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和《易经》象数理论运用于临床和教学中,从事教学时能结合古典医籍、临床体验教授。

教授课程:《中医内科学》、《中医与易学》、《中医心理学》、《中医急症学》

陈利国

陈利国,暨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暨南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所长。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广东省名中医称号。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基础)带头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优秀人才培养对象。广东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负责人,广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中医基础理论)负责人,广东省高等学校本科特色专业(中医学)建设点负责人,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中医基础)带头人。主要从事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和血管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工作。

主持国家基金5项,省部级课题14项,发表学术论文余篇,出版著作15部,培养硕士学位研究生55人,博士学位研究19人,博士后11人。

社会兼职:

全国高等中医药教育研究会理。

广东省传统医学会副会长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血栓病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高血压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亚健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陈孝银

陈孝银,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内经教研室主任,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促进会温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高等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从事中医药防治外感病的临床和科研工作近30年,主要研究领域为中药及其单体在病毒感染性疾病中的免疫调控作用和外感病病因研究。共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以通讯或第一作者身份在国外发表较高影响因子SCI论文40余篇,论著5部。共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重点1项),省部级项目10余项。培养硕博研究生30余名,近年来指导国家级本科大学生创新项目4项、挑战杯项目5项,系岐黄杯《黄帝内经》知识竞赛优秀指导老师。

韩莉

韩莉,医院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国家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世界中联糖尿病专业委员会第四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世界中联代谢病专业委员会理事,全国中西医结合虚症与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虚症与老年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传染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天河区中医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医院示范单位评审专家组成员。

年任医院中医科副主任,科室负责人。主要参与及主持国家级、省部级、校级课题6项,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已发论文10余篇,参与论文20余篇。

黄雅訸

黄雅訸,讲师,中医学院团委书记、本科生党支部书记、组织员、辅导员,中医学院团委、学生会、研究生会、杏林志愿者服务队指导老师。主讲《形势与政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大学生职业素养与就业指导》等课程。

发表港澳台侨学生发展相关B类论文1篇,参与校级思政课题一项,实践创新类立项省级1项校级7项。曾获就业课程先进奖、微党课大赛二等奖、十佳专职团干部、宣传思想工作先进个人、本科生辅导员年度人物、志愿服务优秀指导老师等荣誉、学生工作考核连续3年被评定为优秀。

蒋麟

蒋麟,讲授《中药学》、《中医食疗营养学》和《中医美容学》课程。

黎俏梅

广西桂平人,中医学博士,副教授。主讲临床中药学,长于深入浅出,讲明中药在人体的作用机制,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掌握使用中药材的技巧。

研究方向在于把与中医相关的治疗方法融为一体,用针、灸、砭术和导引提高中药的使用效率,减毒增效。

李楠

李楠,医学博士,暨南大学中医学院讲师。主讲《金匮要略选读》、《中医医案分析》、《中医药文献检索与利用》等课程。年度获暨南大学第五届本科课程新任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年度获中医学院首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暨南大学“创新工程”项目1项,其他厅局校级项目3项,发表论文10余篇。

刘红杰

刘红杰,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主任。“广东省杰出青年人才”入选者,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得者。世界中医学会联合会舌象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实验药理分会委员,广东省中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亚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讲《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中药药理毒理学》等课程。长期致力于中医脑病学、中药药理毒理学、中医文化研究。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课题3项、厅局级课题4项,出版著作8部(主编2部、副主编4部、编委2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培养研究生10名。

马民

马民,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第四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省级培养对象、中华中医药学会中青年创新人才、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荣获“南粤优秀教师”称号。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防治乳腺疾病,对乳腺增生性疾病、乳腺癌前病变等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实践和深入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术思想和临床诊疗特点。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3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10余项;近5年来发表SCI论文20余篇,主编出版教材5部,以第一完成人荣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及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各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项。

教学上,主要讲授“中医外科学”、“中医特色疗法与防病保健学”等本科生课程及“中医临床经验与思维”、“中医外科研究进展”、“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进展”等硕博士研究生课程,是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中医药传统文化教学团队)和广东省省级研究生示范课程(中医外科学)负责人,暨南大学“十佳”教师,暨南大学校长奖获得者。

马庆宇

马庆宇,医学博士,中医主治医师,中医学院讲师。出生于中医世家,本、硕、博均就读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年入职暨南大学中医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诊断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在教学方面,主讲中医学专业必修课《针灸学》及选修课《实用针灸学》、《中医养生与康复学》、《中医手诊学》、《医学科研基本方法》等课程。为广东省高校教学团队成员。参与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1项,参与暨南大学教育技术“创新工程”项目2项。

在科研上,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项目1项,暨南大学科研培育与创新基金研究项目1项。参与教育部教育领域交流与合作项目、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以导师身份指导学生获批国家级“双创”项目1项。

临床上,依托中医学院中医针灸培训中心平台,积极开展门诊诊疗及培训工作。能熟练应用针刺、推拿、中药、拔罐、耳针、艾灸等多种技能治疗临床常见病证,擅长使用刺血疗法。

在学生工作方面,年9月至今担任了中医学院级本科生的班主任工作,年度被评为“优秀本科生班主任”。年度带领学生参加“天堰挑战杯”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创新创意设计竞赛决赛获三等奖。

秦佳佳

秦佳佳,暨南大学中医学院中医妇科学教师,副教授,中医妇科学博士,中医内科学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罗格斯大学访问学者。曾主持国家级课题2项,省级课题5项,厅局级课题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主编著作1部,参编论著3部,主持广东省级虚拟仿真项目1项;其主讲的《中医妇科学》曾获第十三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高教医学组优秀奖及年广东省计算机教育软件评审中获高等教育组多媒体课件三等奖,其主讲的《女性中医保健》课程被评为年广东省第二批在线教学优秀案例一等奖;曾获暨南大学第三届医学院本科课程全英语教学竞赛一等奖及第七届暨南大学本科课程全英语教学竞赛二等奖;本科生校级大创项目指导教师;在国内期刊发表文章数十篇1年。现为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曾获“年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称号”,是全国中医临床特色技术传承骨干人才培训对象。

孙立

孙立,男,博士。暨南大学中医学院教授。主讲《中医诊断学》《中国医学史》《简明中医诊断学》《中医手诊学》。曾获暨南大学优秀教师和本科教学校长奖。主讲制作的《中医与诊断》慕课和《中医诊断标准化病人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分别被教育部评为年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年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互动混合学习模式获年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联席会教学优秀案例一等奖以及年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唐树杰

唐树杰,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学医学博士,美国威斯康辛医学院博士后,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现任暨南大学中医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西医结合骨伤科教学、科研与临床工作近二十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对骨与关节创伤、急慢性软组织损伤、髋膝关节骨关节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颈肩腰腿痛的诊断与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一定造诣;主讲本科生《中医骨伤科学》理论课与实验课,主讲研究生课程《中医骨伤科学进展》,主讲慕课课程《颈肩腰腿痛中医防治》,教学工作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与学生实际能力培养;从事腰椎生物力学与有限元研究多年,掌握本领域最新研究动向;密切结合临床进行科研工作,力求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主持省部级等各类基金课题10余项;在国内核心期刊与国外SCI收录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SCI论文30余篇,担任Spine,ComputersinBiologyandMedicine,Journalofspine等国际期刊审稿专家。

唐勇

唐勇,医学博士,副教授。.9~.6江西中医学院攻读骨伤专业学士学位.9~.6广州中医药大学攻读中医骨伤专业硕士学位.9~.6广州中医药大学攻读中医骨伤专业博士学位。.7到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系工作,.10晋升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医骨伤科学》、《推拿学》的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曾主持厅局级课题3项,发表专业学术论文2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药防治骨关节病。临床专长于运用中药内服外用、各种针具(针灸针、微刃针、圆利针)、推拿等中医传统治疗手段诊治中医骨伤科常见和多发病。

肖雅

肖雅,医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任职为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等省部级课题3项。发表论文28篇,其中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身份在EuropeanJournalofNeurology、LipidsinHealthandDisease、BioscienceReports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SCI论文12篇。担任PhytotherapyResearch、BMJOpen、MedicalScienceMonitor等国际期刊特邀审稿人。

教学方面,主讲本科必修课《中医基础理论》,公选课《中医体质辨识与调理》,硕士生课程《循证中医药学》。指导学生获得以及年度暨南大学挑战杯项目。年度荣获“优秀班主任”称号。

谢慧珺

谢慧珺,女,南方医科大学博士后,暨南大学中西医结合硕士生导师,暨南大学王宽诚青年学者,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广州市红斑狼疮学会健康管理委员会委员,广州市天河区医学会中医分会副秘书长。具备全英授课资格,讲授《中医情志学》、《小儿推拿学》、《温病学》、《中医内科学》等课程,连续2个学期课程评估成绩位于学院前30%。

致力于中医知识科普及中医特色疗法的推广,擅长小儿推拿体质调理,调节视疲劳,刮痧保健。“小儿推拿家庭保健与饮食调护”慕课

转载请注明:http://www.ebsaw.com/jbby/107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