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比烟花寂寞
杰奎琳·杜普雷(-),英籍大提琴家。五岁即展现过人禀赋。十六岁开始职业生涯,才华与年龄的落差倾倒众生;年,被确诊罹患多发性硬化症,遂作别舞台,卒于盛年。她的故事在年改编为电影《狂恋大提琴》,亦名《她比烟花寂寞》。
请输入标题abcdefg
我认识杰奎琳是一段相当曲折的过程。
最初的机缘,起源于亦舒的小说《她比烟花寂寞》。后来,知道有这样一部同名电影,于是找来看。
那时我上中学,对杰奎琳一无所知。只是看到这几个字,想象着她该是张爱玲书里走出来的女子,有着苍凉的手势。整个人就像是一轮三十年前的月亮,繁华后被淘洗得褪了颜色。
后来一路摸索,去搜索她的生平,听她的音乐,看她的纪录片,才知电影里的她并不是完整的她。
这部电影饱受争议,她的很多粉丝和朋友认为这部电影丑化了杰奎琳,我却认为并不尽然。就像有个评论说,这或许并不是一部很好的传记电影,但却是一部很好的女性电影。
或许令很多乐迷失望的是,这部影片并没有太多着重于描绘杰奎琳的音乐生涯,而是她的情感,她的孤独,以一个女人,而不是一个大提琴家。
然而,电影比生活戏剧,生活却比电影更苍凉。
这个出生于英国的天才大提琴家,有着一双灵动的眼睛,齐腰的金色长发,拉起琴来不似学院派的一丝不苟,端庄优雅,而是充满着夸张狂放、带着火山崩裂般的激情和悲怆。她是用生命在演奏,每一个音符都是生命的颤抖。
杰奎琳很早就表露出她的音乐天赋。一天,无线电里正播着一档介绍管弦乐器的节目。杰奎琳和妈妈一起随着音乐的节奏摇摆着,长笛,双簧管,单簧管逐一上场,紧跟着的是小提琴。随着大提琴声飘满房间,四岁的杰奎琳开始安静下来,她听得出神了,如同所有天才成长故事照例会有一个序幕一样,她跳了起来,抱住妈妈的腿说道,“妈妈,我要发出那种声音。”
于是,在杰奎琳五岁生日的前一晚,妈妈把一把小一号的大提琴放在了她的床边,就这样开启了她的大提琴演奏生涯。由于缺少适合低领儿童演奏的大提琴曲,妈妈艾丽丝干脆自己谱曲,写完以后抄在一个笔记本上,命名为“杰奎琳的第一本大提琴书”。每支曲子,妈妈都配上别致的歌词和图画,还有关于女巫、跳蛙的故事。
杰奎琳音乐的天赋几乎令所有人吃惊,据姐姐的在传记里的回忆,她几乎从不练琴,记谱子也毫不费事,再难的曲子听一遍就能凭记忆流畅地拉出来。7岁举行第一次公开演奏会,10岁获得苏吉亚奖,15岁获得市政厅音乐戏剧学校的皇后大奖,16岁在威格莫尔大厅举行首次独奏会,座无虚席。
她在威格莫尔大厅的演奏使她名声大噪,铺天盖地的荣誉和赞美席卷而来,喜悦之后却是无尽的迷茫。
这个仅仅才十六岁的姑娘,开始独自一人奔赴异国他乡进修、演出。她在生活上完全不能自理,无论到哪儿,都是把脏衣服一包一包寄回家。她时常忍受不了异国他乡的寂寞,有时甚至打“我可不可以回来,我不想参加这场音乐会了。”声音迷茫且无助。
我想,她的一生就像这大提琴一样,带着一种难以名状的悲壮。伴随着大提琴低沉的声音,直抵内心,撕裂你的灵魂。
兴许是太过悲壮了,像是英雄末路,走到了故事的了局,所以没法长久。匈牙利的大提琴家史塔克该是最早参悟的一个人,他在听了杰奎琳的演奏后这样说道:“像这样的演奏,她肯定活不长久。”一语成谶。
她太用力了,每一次演奏都像是在撕裂她自己。一曲结束,就像是在舞台上死了一回。
于是,上天给了她惊人的天赋,同时只赠她短短十年的舞台生涯。
年,多发性硬化症迫使她不得不中断演出活动,年她正式停止演出。年,在祖宾·梅塔的指挥下,她在伦敦演奏了与她渊源颇深的埃尔加大提琴协奏曲。这是她最后一次演出,此刻她才28岁,正值盛年。那时,她的双腿已经几乎无法行走。
生命像是一下子从初春进入深秋,此后便是漫长的严冬,再无暖春。
缠绵病榻十四年,每一日都是深不见底的绝望。她变得日益乖戾暴躁,蜷缩在角落里,没有人可以接近她、触摸她。然而,在公众面前,她是与病魔抗争到底的斗士,是为慈善事业筹集资金的招牌,是喜欢煽情的媒体的宠儿。人们提起她时,总是一声赞扬,再伴随着一声叹息。可是,没人能理解她的孤独,甚至是她的丈夫,她曾经的音乐伴侣。
电影《她比烟花寂寞》中,杰奎琳和她的丈夫有这样一段对话:
“如果我从此不会拉琴,你还会爱我吗?”
“不拉琴,就不是你了。”
这样的回答太让人寒心了。人人都只爱她的才华,可她也只是个普通女子,她也想有人能爱她这个人,尤其是当她再无法使用她的天分时。
所以,从某个角度来说,我是喜欢这部电影的。它不是把杰奎琳当作一个扁平化的天才来塑造,而是去挖掘她的内心,她的情感,以及人性中隐秘的复杂成分,使她更立体、更丰满。
年10月19日,杜普蕾逝世,享年42岁。3个月后,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为杰奎琳·杜普蕾举行的专场纪念音乐会上,再一次奏起《埃尔加协奏曲》。才指挥到一半,祖宾·梅塔就泪如雨下,他宣布以后不再指挥埃尔加:“没有人能比杜普蕾拉得更好。不堪回首的第一主题又在我耳边响起,那是杜普蕾拉给自己的宿命之歌。”
有时也颇觉奇怪,为何二十来岁的杰奎琳能把这首沉重孤寂的曲子拉得这么好。或许是命运罢,一切早已命中注定。她匆匆走完这浓烈而充沛的一生,比烟花绚烂,也比烟花寂寞。
斯人已逝,当生命的浮萍终于靠岸,在静谧中归于虚无。
那么,生亦何欢,死亦何惧。
-END-
文/云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ebsaw.com/jbby/12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