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脑疾病如老年性痴呆、帕金森病、脑卒中、癫痫、创伤性脑损伤、肌萎缩性侧束硬化症、亨廷顿病和多发性硬化等是目前严重困扰脑健康的全球性问题。随着全球老龄化加剧,这些脑疾病的发病风险也逐渐增加。尽管治疗脑疾病的措施如药物干预,手术切除和神经刺激调控等取得些许进展,但临床治疗效果仍不容乐观。
近日,医院临床药理研究所毛小元副教授、刘昭前教授医院金卫林教授团队在药理学与治疗学权威期刊PharmacologyTherapeutics上发表了题为Dietarynutritionforneurologicaldiseasetherapy:Currentstatusandfuturedirections的综述文章,提出“饮食营养干预重塑脑中代谢-表观遗传-免疫网络”的新理论。毛小元副教授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毛小元副教授、刘昭前教授和金卫林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近年来,已有多项流行病学研究揭示健康的膳食及生活方式与中枢神经系统发病风险的降低相关联,由此营养干预成为神经系统疾病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膳食摄入和脑功能之间存在着交互作用,如谷氨酸能神经元,它们在饥饿感和渴觉感知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调控着进食及饮水冲动。另一方面,限制膳食中的某类特定成分也可影响脑功能健康。与传统治疗手段相比,营养干预方法具备无创、低成本等优点,并且在公众中的接受程度较高。
饮食营养干预通常包括膳食补充和限制性饮食干预两大类型。本文系统全面地总结了各种饮食补充策略(包括植物提取物、维生素、氨基酸、微量元素、膳食纤维、益生元、脂肪酸等)及限制性饮食干预措施(包括生酮饮食、地中海饮食、DASH饮食、MIND饮食、北欧饮食、无麸质饮食、氨基酸限制疗法、禁食疗法)在上述提及的八种脑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并重点从能量代谢、氧化应激、脂质代谢、表观遗传、神经炎症及肠-脑轴等角度阐明饮食营养干预治疗脑疾病的潜在分子机制,并进一步提出“饮食营养干预重塑代谢-表观遗传-免疫环路从而改善脑疾病”的新理论。这个新理论不仅能更加全面地理解饮食营养和脑健康之间的关系,而且也为开发治疗脑疾病的饮食营养干预新策略提供重要支撑。
早在年,毛小元团队已在PharmacologyTherapeutics上发表了题为Liveorletdie:Neuroprotectiveandanti-cancereffectsofnutraceuticalantioxidants的文章,系统总结了营养药物的神经保护和抗癌分子机制,并基于脑疾病和肿瘤中的氧化还原稳态差异,提出“营养药物调控氧化还原稳态相关的铁死亡从而发挥神经保护和抗肿瘤”的新假说,为全面理解营养药物的神经保护和抗癌机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毛小元/刘昭前/金卫林团队在营养干预治疗脑疾病方面具有长期研究的经历。本文系统总结了饮食营养干预治疗脑疾病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尤其提出了“饮食营养干预重塑脑代谢-表观遗传-免疫网络”的新理论,促进了饮食营养干预对脑疾病治疗研究领域的发展。
文章链接转载请注明:http://www.ebsaw.com/jbby/12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