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骨科普讲堂第九期识别骨质疏松症的危

应广大同道及病友们的邀约,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特别推出关于骨质疏松症及其他代谢性骨病的系列科普讲座:健骨科普讲堂,希望能够贴近我们的骨骼,强健我们的体魄,欢迎大家推送给广大病友们。

本期作者

金小兰教授

医院内分泌科

35.骨质疏松症有哪些不能改变的危险因素?

(1)种族:白种人最易患骨质疏松症,黄种人次之,黑种人易感性相对较低。

(2)老龄:骨质疏松症是与衰老有关的退行性疾病,人的骨量随年龄发生规律性的变化。儿童、青少年时期,骨骼处于生长发育期,此时骨形成大于骨吸收,骨量迅速增长;到25~30岁骨量达到一生中的最高值,称为骨峰值。进入老年期,尤其是女性绝经后,骨吸收大于骨形成,骨转换加速,骨丢失加剧,老年男性由于性腺功能衰退晚于女性,因此骨量丢失较女性缓慢,发生骨质疏松症也较女性晚。

(3)绝经:是女性所特有的生理现象,是女性性腺功能衰退的标志,由于雌激素水平的急剧下降,导致破骨细胞活性增强,骨转换加快,骨吸收显著超过骨形成,骨量快速丢失。

(4)母系家族史:有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对骨质疏松的发生有明显的影响,家系调查显示骨峰值受遗传控制,家族史是预测骨峰值的独立因素。有腰椎和髋部骨折史的绝经后患者的女儿与无此家族史的女性相比,腰椎、股骨颈的骨密度更低。骨质疏松家族史使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总体危险性增加2倍,腕部骨折家族史使女性一级亲属腕部骨折危险性增加4倍。孪生子研究显示,60%~85%的骨量、70%~85%的骨骼形态、50%~75%的骨代谢和25%~35%的骨折与遗传因素有关,有髋部骨折家族史的女性与无此家族史者相比,其发生骨折的风险增加3.7倍。

36.为什么母系骨折家族史是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

对家系和孪生子的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骨质疏松及其所致骨折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美国学者Cummings的研究表明,有母系髋部骨折家族史的女性,其髋部骨折发生概率是无此家族史者至少2倍,而母系的其他类型骨折史并不增加髋部骨折发生风险,这种遗传风险的预测是独立于骨量、身高和体重等因素的,且除骨密度以外的股骨近端遗传特征(如股骨颈的轴长等)或导致骨折的跌倒易感性,均可解释这种家族遗传倾向。Henderson等对69个家系例的调查结果显示,45%的家族存在骨质疏松的遗传倾向,母女间的相关性为33%,姐妹间的相关性为19%,但与个体的发病年龄和骨质疏松的严重程度并不相关。另有研究表明有骨质疏松家族史的绝经前女性骨密度明显低于无此家族史者。Jouanny等研究显示单亲低骨密度的子女发生低骨密度的风险比正常组高4倍,而双亲低骨密度的子女出现低骨密度的风险则比正常组高9倍,这说明母系家族史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且双亲的家族史均为骨质疏松危险因素。

37.骨质疏松症有哪些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

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中,有相当部分是可以改变和预防的。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1)不良的生活方式:蛋白质、钙和维生素D摄入不足,在生长发育期可影响整体的健康状况和理想峰值骨量的获得,成年期和绝经后可加速骨丢失,增加骨折的风险;吸烟、过度饮酒、饮用过多的咖啡和摄入过多钠盐均可导致骨丢失,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

(2)某些影响骨代谢的疾病:主要有以下几类:

1)内分泌代谢疾病:中心性肥胖、库欣综合征、糖尿病(1,2型)、甲亢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2)遗传性疾病:囊性纤维化、糖原累积症、成骨不全、戈谢病和血色病等。

3)低性腺功能状态:早绝经、雄激素不敏感、神经性厌食、运动性闭经、高泌乳素血症、全垂体功能低下等。

4)胃肠疾病:炎性肠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胃肠手术、减重手术、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胰腺疾病。

5)血液系统疾病:多发性骨髓瘤、血友病、淋巴瘤和白血病、地中海贫血、镰刀细胞病、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

6)风湿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等。

7)神经、骨骼、肌肉危险因素:癫痫、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脊髓损伤、肌营养不良。

8)应用一些影响骨代谢的药物:糖皮质激素、抗凝药(如肝素)、抗惊厥药、芳香化酶抑制剂、质子泵抑制剂、化疗药、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38.严重消瘦为什么会引起骨质疏松?

(1)严重消瘦对骨骼健康有重要影响,消瘦的诊断标准世界各国略有不同,通常体重指数低于19(BMI<19kg/m2)为低体重。引起消瘦的原因很复杂,大致有如下几类:

1)长期的营养不良:饮食中缺乏能量、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素。

2)疾病导致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障碍:常见于消化系统疾病,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肠道肿瘤、慢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和肠结核。

3)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甲亢和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4)厌食及食欲减退性疾病:神经性厌食、急慢性感染、尿毒症和恶性肿瘤。

(2)消瘦本身对骨骼的影响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1)由于脂肪和肌肉的消耗,体重明显下降,骨骼的载荷减少,肌肉量减少,肌力下降,导致对骨骼施加的应力下降,可引起骨量丢失。

2)饮食中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不足或吸收、利用障碍,也可致骨健康受损,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不足会加速骨丢失。

3)引起消瘦的原发病产生的炎性介质和毒素可促进骨吸收,加重骨损害。如炎性肠病,各种急慢性感染和肿瘤。

4)严重消瘦还可导致雌激素水平低下,继发性闭经,由于脂肪组织萎缩,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减少,进一步加重雌激素水平低下,加速骨转换和骨丢失。

上述多重因素最终可导致骨丢失、骨质量下降,引起骨质疏松。

本期内容整理:

上海交通医院骨质疏松和骨病专科

岳华教授

特别感谢:

姜雨萌同学精彩手工绘图

赞赏

长按







































璐甸槼娌荤枟鍎跨鐧界櫆椋?
鐧剧櫍澶忓鐑墖鎷夎倸瀛?


转载请注明:http://www.ebsaw.com/jbby/77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