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期脑科学日报
年9月13日
科学时讯
1,Cell
人体蛋白质组定量图谱发布——不容小觑的蛋白质组学定量分析技术
来源:BioArt
基于TMT10plex和MS3的质谱定量蛋白质组学工作流程
人体蛋白质组学研究存在许多空缺有待填补,而GTEx项目(Genotype-TissueExpressionProject)提供的多种组织资源使得利用先进的质谱和定量方法来研究人体组织的多种生物学重复样本,并匹配相应的RNA信息成为可能。
9月10日,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遗传学系的MichaelP.Snyder课题组在Cell杂志上发表题为“AQuantitativeProteomeMapoftheHumanBody”的文章,该研究利用GTEx资源对人体组织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并首次应用蛋白质/RNA整合富集信息,鉴定组成型或调节型分泌蛋白质及其合成和作用的位点,证明代谢和能量利用中多个关键器官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并提出这一分析可能对遗传性疾病表型和靶向药物副作用的解释和预测具有参考价值。
阅读链接:
Cell人体蛋白质组定量图谱发布——不容小觑的蛋白质组学定量分析技术
2,NatureImmunology:神经调节肽B有望治疗炎症性疾病
来源:生物通
经过PBS或rNMB处理的小鼠的HE染色和PAS染色结果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大约有20亿人感染蠕虫,这会导致营养不良、生长缺陷、认知障碍和慢性免疫系统疾病。驱虫药只能在短时间内有效,但几个月后再次感染的几率高。人们普遍认为II型细胞因子应答可促进寄生虫免疫,并启动组织修复。
美国罗格斯大学MarkC.Siracusa博士领导的团队最近研究了II型免疫应答如何参与神经调节肽B(NMB)的表达,这种蛋白可防止过度活跃的免疫应答和破坏性炎症。研究揭示了嗜碱性粒细胞在抗蠕虫免疫方面的调控作用,并明确了NMB可作为II型炎症反应的强效抑制剂。这项成果发表在《NatureImmunology》杂志上。
阅读链接:
NatureImmunology:神经调节肽B有望治疗炎症性疾病
3,深圳先进院等首次发现慢性压力应激引发骨丢失的全新神经机制
来源:中科院深圳先进院
中枢神经环路调控外周骨代谢:BNSTSOM-VMHSF-1-NTSVglut2神经环路通过调节外周交感神经活动调节慢性压力应激诱发的骨丢失过程
9月10日,国际著名医学综合期刊TheJournalofClinicalInvestigation(《临床研究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团队联合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的最新研究成果。该成果首次发现一条全新神经环路,揭示了慢性压力应激引发骨丢失的神经机制,为临床医学和航天医学中由于压力应激导致的骨丢失提供新的策略和治疗靶点。
在大脑前脑中存在一个叫做终纹床核的脑区能够调节焦虑情绪;研究人员在这一脑区发现了一类抑制性神经元,当动物出现焦虑情绪时,这类神经元被激活,将“焦虑”信息传递到下丘脑中的神经元。研究人员利用光遗传调控技术,激活这条从前脑到下丘脑的环路,发现可以诱发焦虑及骨丢失;而抑制这条环路可以预防压力应激诱发的焦虑及骨丢失。进一步探索发现,下游脑干部位的特定神经元也接收了这条环路的“焦虑”指令,且能诱发明显的骨密度下降症状。由此,团队解析出了一条由前脑—下丘脑—脑干特定脑区构成的全新神经环路。
阅读链接:
深圳先进院等首次发现慢性压力应激引发骨丢失的全新神经机制
4,Nature:重磅!肠道菌群或会恶化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的疾病症状!
来源:细胞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肠道中特殊的微生物组合或会加速多发性硬化症小鼠模型疾病症状的恶化,研究者表示,这两种特殊的肠道菌群或会增强免疫细胞攻击患者自身大脑和脊髓的活性和能力。
研究结果发现,相比无菌小鼠而言,仅携带OTU菌株的小鼠机体的疾病症状会表现更加严重,因此这种新发现的肠道菌群(OTU)或许就是诱发机体疾病症状恶化的元凶。随后研究人员进行了鸟枪法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罗伊乳杆菌(Lactobacillusreuteri)表达的一种特殊蛋白类似于MOG的一个区域,当进行检测时,其能微弱地激活MOG特异性的T细胞的功能,相比仅携带OTU的小鼠而言,罗伊乳杆菌和菌株OTU共存的小鼠机体的疾病症状要比前者更加严重,而且其与最初小鼠模型的疾病程度一样严重,这就表明,当这两种细菌共同发挥作用时,其给宿主所造成的的后果往往是毁灭性的。
阅读链接:
Nature:重磅!肠道菌群或会恶化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的疾病症状!
5,清华生命学院张伟课题组发现机械力调节进食新机制来源:细胞9月9日,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清华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张伟研究员课题组在《神经元》(Neuron)杂志上在线发表题为“内脏机械感受神经元通过Piezo控制进食”(VisceralMechano-sensingNeuronsControlDrosophilaFeedingbyUsingPiezoasaSensor)的研究论文,报道了关于机械感受产生饱腹感的神经机制的最新研究结果。该研究发现,机械敏感离子通道基因piezo的突变(piezoKO)会显著影响果蝇的进食行为。作者进一步鉴定出大脑中一群表达piezo的神经元,它们在果蝇嗉囊壁上形成丰富的树突结构,可以被嗉囊的胀大引起的张力激活,从而在进食过程中实时检测嗉囊的体积变化;失活这些神经元会导致进度进食,而激活它们可以抑制进食。作者还发现,小鼠的Piezo1蛋白可以挽救果蝇piezo基因缺失导致的过量进食表型,提示机械力调节进食这一功能在进化上可能是保守的。阅读链接:清华生命学院张伟课题组发现机械力调节进食新机制6,新新棉花糖实验:延迟满足or声誉管理
来源:煎蛋
棉花糖测试之所以著名,是因为研究人员表明,等待的能力(延迟满足以获得更大的报酬)与一系列积极的人生结果相关,包括在十多年后体现的,更好的耐压能力和更高的SAT分数。究竟是等待的能力还是其他社会经济和人格因素发挥作用,仍存在争议。
新发表在《心理科学》杂志上的论文中,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人员发现,如果提前告诉儿童,他们的老师会知道他们坚持忍耐的时间,则儿童的等待时间延长了两倍;如果让其他儿童负责检查受试对象的等待时间,他们的反应就没有那么积极。这是首次证明,在棉花糖实验里存在着所谓的“声誉管理”要素。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心理学教授、研究主要作者盖尔·海曼说:“经典的棉花糖测试改变了研究人员思考自我控制发展的方式,这是一项重要技能。我们的新研究表明,除了衡量自我控制能力外,这项任务还可能在衡量另一项重要技能:对他人价值的认识。”
阅读链接:
新新棉花糖实验:延迟满足or声誉管理
7,阿尔茨海默病照顾者抑郁的风险增加30%
来源:阿尔茨海默病
由于护理通常会持续多年,阿尔茨海默病的症状会持续恶化,这些照顾者可能会长期抑郁。密歇根大学护理学院的研究人员分析了来自密歇根大学健康与退休研究的16,名老年人的数据。研究发现,与配偶未患阿尔茨海默病或相关痴呆症的人相比,照顾新近被诊断患有阿尔茨海默病配偶的老年人抑郁症状会增加30%。研究结果最近发表在《应用老年学杂志》(JournalofAppliedGerontology)上。
阅读链接:
阿尔茨海默病照顾者抑郁的风险增加30%
8,迷信的人也相信科学吗?这个回答你绝对想不到
来源:国际科学最新的一项研究发现,其实,科学和宗教信仰之间的冲突不是必然的。这跟特定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有关。这项研究发表在SocialPsychologicalandPersonalityScience上。原文名为ReligiousAmericanHaveLessPositiveAttitudesTowardScience,butThisDoesNotExtendtoOtherCultures(《信教的美国人对科学的态度不太积极,但这并没有延伸到其他文化》)。研究发现,有宗教信仰的人,对科学知识也表现出兴趣。虽然两者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但是没有那么明显。而且不同国家人之间,差异还是比较大的。阅读链接:迷信的人也相信科学吗?这个回答你绝对想不到审校:Simon
题图:摄图网
前文阅读
1,9.12脑科学日报
NC:一种新的大脑学习机制;JNeurosci:挠痒行为背后的神经学原理
2,9.11脑科学日报
牛津大学研究提示血压改变大脑结构;社会阶层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
欢迎加入超过人的
全球最大的华人脑科学社群矩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ebsaw.com/jbyf/11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