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有很多家长都和我一样,“最希望我的孩子幸福快乐”。研究也证明,幸福的孩子更容易吃的香,睡得好,学的棒,更懂得如何面对挫折和失败,更快速的结交新的朋友并和老朋友保持良好友谊。可是,希望孩子一生幸福,这是多么空泛的一句话啊,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和压力,伴随着孩子的长大,他们也渐渐不再是那个我们温柔的给个拥抱,耐心的陪着玩一会儿就能将发自内心的笑容挂在脸上的小朋友了。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在美国,大概20%的青少年在TA成年之前经历过抑郁,其中只有30%左右的患者得到相应的治疗,而可怕的是,更有很多12-15岁的少年们在得到治疗之前选择沉默,甚至自杀。值得探讨的是,这些抑郁真的是由于所谓的“某方面失败”引起的么?并不是,很多看似拥有了一切的“天之骄子”也一样会因为抑郁而郁郁寡欢。所以,幸福感是一种让我们的大脑处于积极状态的情绪功能,它帮助我们正确的处理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负面情绪。
还好科学研究已经证实,尽管受到基因遗传的影响,幸福感在很大程度上属于一种情商能力,也就是说,幸福感绝对是一种可以被教授的技巧和后天养成的习惯。
加州伯克利大学科研中心(UCBerkeley’sGreaterGoodScienceCenter)的社会学家和幸福专家ChristineCarter博士在其著作《RaisingHappiness:10SimpleStepsforMoreJoyfulKidsandHappierParents》
Step1:Putonyourownoxygenmaskfirst就人之前先救己,让你自己先快乐
坐过飞机的都知道,飞行安全演示里明确指出,在帮别人带氧气罩之前,请务必带好自己的氧气罩。让自己快乐绝对不是自私的表现,你有多么幸福快乐将极大地影响到孩子能感受到多少幸福快乐。研究发现,快乐开朗的父母从统计学上来看,的确更有可能养育出幸福快乐的孩子,这其中并没有发现明确的与基因有关的因素。所以,要想养育一个幸福快乐的孩子,第一步应该做什么?也许是你每周花一些时间在自己的身上,让自己变得更加快乐。神经科学家也确信,听到他人的大笑声能触发大脑中的镜像神经元,从而使听者感觉到就像他们自己在大笑那样心情愉快。
Step2:Buildavilliage教孩子培育人际关系
人是社会性动物,人际关系无处不在,所以,花时间耐心地教导孩子如何与他人建立和保持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仅是培养重要的社交技巧,让孩子成为更受欢迎的人,众多调查也显示,它还能带来让孩子感到更加幸福快乐的长远效应。医学家曾经进行过一项针对多发性硬化症病人的治疗实验,他们训练这些神经系统严重瘫痪的病人每个月花15分钟通过电话与其他同症病人进行交流,表达对彼此的同情心和无条件的积极评价。坚持这样做两年之后,发现这些病人在自信心、自尊心、抗抑郁、以及幸福感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升.
Step3:Expecteffort,notperfection期待孩子的努力,而不是完美
这是给追求完美的直升机父母和虎妈的特别建议。那些过度强调成绩的父母很可能会致使孩子陷入比同龄人更深重的抑郁、焦虑甚至嗑药等不良行为。各界的调研结果都非常一致:必须赞扬努力,而不是天赋。享誉业界的斯坦福心理学教授CarolDweck在研究中发现,大多数一直被表扬智商“聪明”的孩子都会倾向于选择更简单的任务,因为他们不愿意冒着可能会犯错、进而失去他们“聪明”标签的风险。而另一方面,超过90%的习惯被表扬其努力(拥有成长性思维模式)的孩子,会倾向于选择更困难的更有挑战性的任务。这是因为,当我们表扬成绩背后的努力和艰苦付出,孩子们就会更有动力继续努力,而在不断的努力和挑战中,孩子们将能获得更多的自信心与成就感,这是幸福感的重要来源之一。
Step4:Choosegratitude,forgiveness,andoptimism选择感激,宽恕,和乐观
想要避免和一个阴沉乖戾的青春期孩子打交道?那么就要从小教导他们从光明的一面看待问题,学会感激,宽恕,和乐观。很多孩子常常把得到的看成是理所当然,是权利,而缺少感恩之心。针对这样的情况,家长们可以做一个盒子,请大家每天把自己感恩的事情写下来丢进去,每到周末可以拿出来大家分享讨论。同样,宽恕之心也一样,通过和孩子的讨论,引导孩子从另一个角度考虑问题,让孩子练习宽恕。而针对乐观,调查发现,10岁时就已经被成功教导、善于用积极乐观的一面思考和理解这个世界的孩子,其中至少半数在青春期时不会陷入抑郁等心理问题。简而言之:乐观的人更容易幸福快乐。ChristineCarter博士比较了乐观主义者和悲观主义者,然后发现乐观主义者:在学校、职场和竞技运动中更加成功;身体更健康,寿命更长;对婚姻的满意度更高;很少遭遇抑郁和焦虑。
Step5:Raisetheiremotionalintelligence教导孩子情商
快乐的人,并不是说他们的人生里快乐的事情比不快乐的人多。而是,快乐的人,会处理消极情感,不快乐的局面。Emotionalintelligence不是天生的,而是一种技巧。幸福感归属于情商,情商综合能力的提升-比如管理情绪的能力、社交能力、处理沮丧和挫折感的能力等,自然有助于幸福感的提升。情商是一种技巧,而非天生的特质。如果你认为孩子能天然地管理他们的情绪,任由他们自己发展情商,那么恐怕结果是不会理想的。
Step6:Formhappinesshabits帮助孩子养成“感受幸福”的习惯
奖励不是稳固好行为的一个好办法,尽管惩罚在短期内可能达到部分效果,但也不是一种好的方法。所以,最重要的是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也就是说让孩子感到anaturallygoodfeelingaboutthemselvesaftertheyperformevenuninterestingtasks(尽管完成了一件自己并不感兴趣的任务,但也有非常棒的感觉原谅我的渣翻译)。也就是说,可能你会觉得养育一个幸福快乐的孩子真心不容易,然而如果能让孩子养成“感受幸福”的习惯,那么一切就都变得轻而易举了。
Step7:Teachself-discipline训练孩子的自制力
大量研究已经证实:自制力比智商更能准确地预言孩子未来人生的成功、以及几乎其他的一切。这就是从著名的棉花糖实验中得到的启示。能够成功抵御住诱惑的孩子比起抵受不住诱惑的孩子,在多年以后会生活得更好、并且更幸福快乐。拥有延迟满足能力的学龄前孩子(即在实验中等待2颗棉花糖的孩子),平均来看,学习成绩更好、社交能力更强、也能更好地应对挫折感和压力、以及有勇气承担起更重大的社会责任。总之,自制力不仅能让孩子在学习成绩和社交上获得成功,还能让他们拥有更多的幸福感。有哪些好方法可以教导和训练孩子的自制力呢?可以从帮助孩子学习抵御诱惑开始。
Step8:Enjoythepresentmoment活在当下(多一点玩乐的时间)
不鼓励孩子从一个待完成的项目生活到下一个,帮助他们专注和享受现在从事的任何活动。“研究表明,我们的思想在50%的时间里逃避任务。然而当我们的思想徘徊时,我们有更多的消极情绪。虽然对下一个待办事项的一些压力可以作为一个动机,但长期的慢性压力会损害身体健康和智力能力,如注意力和记忆”。据调查,与20前年相比,美国孩子们每周已经减少了8个小时的自由玩耍时间。自由玩耍并不意味着游手好闲、无所事事、无意义。对孩子来说,玩是极为重要的成长与学习的方式。调查发现,无计划的自由玩耍时间的大幅丧失,会延缓孩子的认知发育和情商发育。事实上,自由玩耍绝对不是浪费时间和无意义的,它能很大程度上促进孩子智力、身体、社交能力和情商的全面健康的发展。几个孩子在一起无计划的自由玩耍,更能够帮助孩子学会如何在群体中发挥作用、如何分享、如何协商、如何解决冲突、如何调节情绪和调整行为,以及如何表达自己。这没有严格的操作规则或规范,只需要允许孩子更多的时间去自由玩耍就可以了。换句话说,让孩子像大人一样有规律进行正念或者冥想练习还有点强人所难,但给TA们充足的时间去自由的玩耍,TA们就能体会到正念练习的精髓所在-活在当下,感受幸福。
Step9:Rigtheirenvironmentforhappiness配置利于幸福感教育的周边环境
我们每个人都深受环境的影响,当不良环境持续影响孩子时,你对孩子的教导可能会事倍功半。想要管理孩子的周边环境,从而让你的幸福感教育获得最大的成效,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少看电视。社会学家在调查中发现:在幸福感和少看电视之间有着显著的强大的关联,快乐的人比起不快乐的人,看电视的时间明显少很多。还没有清晰的研究成果来解释其背后的原因,也许是电视让人们变得更不快乐,亦或是因为不快乐所以才要看更多的电视。然而可以肯定的是,除了看电视的确存在其他许多更有效的活动能帮助孩子成长为幸福快乐的成年人,比如自由玩耍、运动、冥想。如果孩子沉溺于看电视,那么他们花费于其他更能培养幸福感的活动上的时间就相应变少了。
Step10:Eatdinnertogether全家人一起吃晚餐
有时候科学只是证实了我们祖祖辈辈都遵循的一些传统的确是真理。是的,家庭聚餐绝对重要。这个简单的传统习俗能帮助塑造更棒的孩子以及让他们更有幸福感。研究显示,那些和家庭成员规律地进行家庭晚餐的孩子,拥有更稳定的情绪,更少沉溺嗑药和酗酒等不良行为,成绩更好,并且更少罹患忧郁症等心理问题,这点在青春期女孩身上格外明显。他们也更少发生肥胖或饮食紊乱。如果想要帮助孩子做好上学的心理准备,坚持每日家庭聚餐甚至比和孩子一起阅读更为有效。
就这样把幸福感归结成一种习惯也许不能被所有人所接受,但如若仔细观察我们自身,我们就会发现这种说法其实还是非常合理的。自成年后,我们每个人感受到的幸福指数其实归根结底反应了我们内心养成的思维习惯,有些人习惯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幸福与快乐,而另一些人则习惯于无伦拥有多少都只能感受到不幸与不快乐。正如斯坦福大学的EmmaSeppala博士,“TheHappinessTrack"(幸福轨迹)的作者的观点一样,孩子不应该对喜悦感到惊讶,如果TA们有惊讶的感受,那代表作为家长,老师的我们对把幸福从他们身边推开付有很大的责任。所以,作为家长,为了我们自己孩子一生幸福,让我们一起来练习幸福。
References:
1.Carter,C.().Raisinghappiness.NewYork:BallantineBooks.
2.DanielleOfri,M.().WhyDoctorsCareAboutHappiness.Well.Retrieved4October,from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好中医如何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ebsaw.com/jbyf/1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