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通编译,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一项基于丹麦人口的研究结果表明,炎症性肠病(IBD)患者接受肿瘤坏死因子(TNF)抑制剂之后患中枢脱髓鞘疾病的相对风险增加两倍。相关研究发表在《JAMAInternalMedicine》杂志上,医脉通整理如下:
“如果这是真的,那么这一观察结果可归因于潜在脱髓鞘疾病的暴露或原发性脱髓鞘疾病的出现,”丹麦国立血清研究所的NynneNaeboAndersen博士写道。他强调尽管相对风险增加,但是绝对风险仍然较低。先前的病例报告表明,IBD患者或其它免疫介导疾病患者使用TNF抑制剂与中枢神经系统的脱髓鞘疾病有关。
Andersen博士和其同事使用丹麦民事登记系统来鉴定从年1月1日至年12月31日居住于丹麦的万人口。系统中的独特标识符使得研究者将这些数据与IBD诊断、抗TNF治疗和中枢脱髓鞘疾病(包括多发性硬化、视神经炎、横贯性脊髓炎和其它)的国家卫生注册数据联系起来。
接受和未接受抗TNF治疗的患者按性别、年龄(5年为一间隔)和疾病持续时间(<1,1-4,5-9,10-19和20或20以上)匹配,直至比例为1:4。
在例IBD患者中,名患者接受抗TNF治疗,与之匹配的为名未经抗TNF治疗患者,因此研究组共名患者。接受抗TNF治疗的患者平均年龄为39.4岁(标准偏差14.7岁),56%为女性,平均疾病持续时间为4.0年(四分位差,1.1-9.0年)。
接受治疗的患者共发生11例中枢脱髓鞘事件(多发性硬化2例;视神经炎5例,其它疾病4例),即7.5例/人年(95%CI,4.1-13.5例事件)。在未治疗组,作者鉴定了17例中枢脱髓鞘事件(多发性硬化5例,视神经炎6例,横贯性脊髓炎1例,其它中枢脱髓鞘疾病5例),即3.3例/人年(95%CI,2.1-5.4例)。
接受治疗和未接受治疗患者的中枢脱髓鞘疾病风险比为2.19(95%CI,1.02-4.71),绝对风险差为3.9例/人年(95%CI,0.1-12.2)。
Anderson博士认为,TNF抑制剂治疗有个人或家庭脱髓鞘病史的患者应慎重。对于接受抗TNF治疗的患者,应当通过神经学检查密切监测其脱髓鞘疾病,如果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脱髓鞘的迹象,应当立即中止治疗。而且,对患者强调其绝对风险似乎非常有限很重要。
作者承认因为脱髓鞘疾病的函件限制了研究的统计效力,这些初始结果可作为侥幸或无法测定混合结果,因此这需要证实。然而,这些结果呈现了这一潜在相关性的首项分析数据。
医脉通编译自:IBD:Anti-TNFDrugsTiedtoRiskforDemyelinatingDiseases,Medscape,October07,
能治愈白癜风的医院白癜风医院治疗哪里好转载请注明:http://www.ebsaw.com/jbzl/4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