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安全年美国患者安全目标

Hospital:HospitalNationalPatientSafetyGoals

编译自:TheJointCommission,图片来自网络

年10月9日,医院评审联合委员会(TheJointCommission,TJC)发布了《年患者安全目标》(NPSGs),并将于年1月1日在以下8种不同类型的卫生保健机构实施。

门诊(AmbulatoryHealthCare)

行为健康机构(BehavioralHealthCare)

医院(CriticalAccessHospital)

家庭照护机构(HomeCare)

医院(Hospital)

实验室(LaboratoryServices)

护理中心(NursingCareCenter)

诊间外科(Office-BasedSurgery)

GOAL1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NPSG.01.01.01至少使用两种识别患者身份的方法,如患者的姓名和生日,其目的是为了确保患者能够得到正确的药物和治疗。

NPSG.01.03.01确保在输血时给正确的患者输入了正确的血液。

GOAL2增强医务人员间的有效沟通

NPSG.02.03.01及时向医护人员提供重要的检验检查结果。

GOAL3确保安全用药

NPSG.03.04.01在给药前,对未标记的药物进行标识,如置于注射器、药杯和无菌盘中的药物。在所有准备药物和物品的区域都要进行此操作。

NPSG.03.05.01要特别注意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

NPSG.03.06.01记录并传递正确的患者用药信息。确定患者正在服用的药物,并将这些药物与给予患者的新药物进行比较。确保患者知道他们在家时要服用哪些药物。告诉患者每次去看医生时都要带上最新的药物清单。

GOAL6安全使用设备警报

NPSG.06.01.01做出改进以确保医疗设备上的警报能被听到并得到及时响应。

GOAL7医院相关性感染

NPSG.07.01.01使用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entersforDiseaseControl)或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手卫生指南。设定改善手卫生效果的目标,并使用这些目标以改善手卫生的效果。

NPSG.07.03.01使用经过验证的指南以预防难以治疗的感染。

NPSG.07.04.01使用经过验证的指南以预防中心静脉导管所致的血路感染。

NPSG.07.05.01使用经过验证的指南以预防手术后感染。

NPSG.07.06.01使用经过验证的指南以预防由尿管所致的尿路感染。

GOAL15识别患者安全风险

NPSG.15.01.01降低患者自杀的风险。

通用目标预防手术错误

UP.01.01.01确保对正确患者的正确身体部位进行正确的手术。

UP.01.02.01在患者身体上标记正确的手术位置。

UP.01.03.01在手术前暂停并核对,以确保无误。

年美国患者安全目标(医院完整版)

目标1提高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度

NPSG.01.01.01

在提供照护、治疗和其它服务时至少使用两种患者识别符。

---NPSG.01.01.01的合理性

患者身份识别错误几乎在患者诊断和治疗的所有环节都会发生。该目标有两层涵义:首先是正确地识别拟提供服务或进行治疗的患者;其次是为该患者提供正确的服务或治疗。可以使用的识别符包括患者的姓名、分配好的识别码、电话号码或其它患者特有的识别符。

由于尚不能自主表达,且缺乏易识别的特征,新生儿身份识别错误的风险更高,除将新生儿的身份识别错误或进行错误的操作外,还包括对错误的婴儿进行母乳喂养,进而可能将母亲的体液及潜在的病原体传播至婴儿体内。因此,适用于所有医疗卫生机构的可靠识别系统是必需的,以防止身份识别错误。

---NPSG.01.01.01的执行要点

1.在下列情况下使用至少两种患者识别符:给药、输血、成分输血时;收集临床检验中的血液样本及其它样本时;提供治疗时。其中,患者的病房号码或物理位置不能作为识别符。(另请参照MM.05.01.09,EPs7和10;NPSG.01.03.01,EP1。)

2.当面对盛装患者血液和其他样本的容器进行标记。(另请参照NPSG.01.03.01,EP1。)

3.对新生儿患者的识别使用不同的方法。

注:防止患者身份识别错误的方法包含但不限于如下:

使用不同的姓名录入系统,包括使用母亲的名字和姓氏以及新生儿的性别(如“Smith,JudyGirl”或用于区分重名的“Smith,JudyGirlA”和“Smith,JudyGirlB”等)。

识别条码腕带的标准实践(如使用两个身体部位和/或用条形码进行识别)。

在医务人员之间建立沟通工具(例如,使用视觉上的标识以提醒医护人员要注意名字相似的新生儿)。

NPSG.01.03.01

消除由患者身份识别错误所致的输血错误。

NPSG.01.03.01的执行要点

1.在开始输血或成分输血前:

将血液或成分血和输血申请单进行核对。

将患者和血液或成分血进行核对。

使用双人核对,或一人核对加自动识别技术,如条形码等。

(另请参照NPSG.01.01.01,EPs1和2。)

2.使用双人核对时,第一位核对者是具有资质的输血操作者,负责将血液或成分血输至患者。

3.使用双人核对时,第二位核对者具有执行该核对过程的资质,医院规定。

目标2加强医务人员间的有效沟通

NPSG.02.03.01

及时报告临床检验和诊断中的危急值。

--NPSG.02.03.01的合理性

临床检验和诊断中的危急值明显处于正常范围之外,可能提示患者有生命危险。该目标的目的是将这些危急值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供至授权的责任医师,以确保患者可以得到及时的救治。

--NPSG.02.03.01的执行要点

1.制定检验和诊断危急值管理的书面程序,并阐明以下内容:

临床检验和诊断中危急值的定义

临床检验和诊断中危急值的报告者和接收者

临床检验和诊断中危急值报告的可接受时限

2.执行临床检验和诊断中危急值管理的程序。

3.评估临床检验和诊断中危急值报告的及时性。

目标3提升用药的安全性

NPSG.03.04.01

标识手术和其它治疗环境中,无菌区内外所有的药物、药物容器和其它溶液。

注:药物容器包括注射器、药杯和药碗。

--NPSG.03.04.01的合理性

未经标识的药物和其它溶液是无法识别的。当药物和其它溶液从原来的容器中移出,并装至未经标识的容器中时,错误就可能会发生,有时甚至可能是灾难。这一不安全的操作忽略了安全用药管理的基本原则,但在很多机构中,这一操作却很常见。

对所有的药物、药物容器和其他溶液进行标识,是一种减少风险的做法,符合安全用药管理的要求。该操作解决了在手术和其它治疗中用药的一个潜在风险点。在MM.05.01.09中也对药物和药物容器的标注有所阐述。

--NPSG.02.03.01的执行要点

1.在手术和其它治疗环境中,不论是无菌区内、外,都要对未及时给用的药物和溶液进行标识。就算仅有一种药物,也要进行该项操作。

注:及时给用的药物是指授权的员工准备或获取,直接拿药给患者,且患者立即服用,过程中没有任何时间间隔。对于标识的及时性,请参照NPSG.03.04.01,EP5。

2.在手术和其它治疗环境中,不论是无菌区内、外,当药物从原包装中移至另一容器中时,要对其进行标识。

3.在手术和其它治疗环境中,不论是无菌区内、外,药物的标识内容包括:

药物或溶液的名称

浓度

药物或含药溶液的总量(若不能从容器上明显看出)

稀释液的名称和容量(若不能从容器上明显看出)

24小时内没用完时的到期日期

24小时内到期时具体的到期时间

注:治疗时间很短时,日期和时间可以不进行标注。

4.口头和视觉上同时核对所有药物或溶液的标识。采用授权的双人核对,其中一人准备药物,另一人给药。

5.药物一旦准备好,就立即进行标识,除非立即给药。

注:立即给药是指授权的员工准备或获取,直接拿药给患者,且患者立即服用,过程中没有任何时间间隔。

6.立即丢弃任何未经标识的药物。

7.当治疗结束时,移除无菌区内标识的容器,并丢弃其中的药物。

注:该条不适用于感染控制所需的多剂量药瓶。

8.所有在无菌区内外的药物和溶液及其标识,都应由进入和离开的人员进行检查,以实施用药管理。

NPSG.03.05.01

减少与抗凝剂使用相关的患者伤害

注:该条不适用于预防静脉栓塞或其它常规性短期预防性抗凝疗法(如和治疗或住院相关的)。

--NPSG.03.05.01的合理性

抗凝疗法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其中最常见的是心房颤动、深静脉血栓、肺动脉栓塞、机械心脏瓣膜植入等。但是,抗凝药物却比其它药物更易对患者造成伤害,原因是剂量复杂、监控不足、患者依从性不够等。因此,该国家患者安全目标很有可能会正面影响患者在服用这一类药物上的安全性,包括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等。

为了在抗凝治疗项目中达到更优效果,患者教育是一个关键环节。有效的抗凝患者教育包括一名训练有素且与患者密切合作的专业人员,同患者面对面进行交流,以确保患者知晓抗凝治疗的风险及需要做的准备。有患者参与的抗凝治疗的标准操作实践可以减少肝素(未进行分馏,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

--NPSG.03.05.01的执行要点

1.医院以准许的程序及循证实践指南开始并继续抗凝治疗,所考虑的方面包括药物选择,剂量选择及根据患者的年龄、肾功能及肝功能等调整剂量,药物-药物和药物-食物相互作用,及其它可能存在的风险。

2.医院以准许的程序及循证实践指南停止抗凝治疗,并对每次治疗中出现的出血事件进行处理。

3.医院以准许的程序及循证实践指南对所有口服抗凝药物的患者进行围抗凝期管理。

注:围抗凝期管理包括过渡期药物的使用、停用抗凝药物的时机、重新服用抗凝药物的时机及剂量。

4.医院以书面形式制定制度,以规定抗凝治疗开始及调整检验检查结果。

注:对于所有接受华法林治疗的患者,都要用现行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normalizedratio,INR)监控并调整剂量。对于直接口服抗凝药(directoralanticoagulant,DOAC)的患者,使用循证实践指南对其进行检验检查。

5.医院通过如下方式践行抗凝安全实践:

建立程序以识别,响应并报告药物不良事件及其造成的后果

评估抗凝安全实践,采取行动以改进安全实践,医院规定的时限内评估所采取行动的有效性

6.医院对进行抗凝治疗的患者及家属进行教育,内容包括:

依从药物剂量和服用计划

按时复查并进行检验检查的重要性

潜在的药物-药物和药物-食物反应

潜在的药物不良反应

7.仅使用口服单剂量产品、载药注射器或预混输液袋,当这些产品可用时。

注:针对儿科患者,只可使用专为儿童设计的专用载药注射器。

8.当患者静脉内连续输注肝素时,医院使用可编程输注泵,以确保剂量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药物信息重整介绍

大量接受医疗服务的患者存在多重用药的问题,因此管理这些药物的复杂性就使得药物重整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安全问题。在药物重整中,临床医生要比较该患者应当使用(及正在使用)的和新开具的药物,并解决二者之间的冲突。

医院评审联合委员会(TheJointCommission)已经意识到了医疗机构所面临的药物重整挑战。最佳的药物重整方案需要完全理解该患者过去的处方和现在实际上正在使用的药物。对每一位接受诊疗的患者都获取这样一份完整的药物清单可能会非常困难,且清单的准确性又依赖于患者提供这些信息的能力和意愿。收集这些信息的真诚努力可认为已经达到了这一需求的目标。随着医疗卫生机构采用更复杂的系统(如开具处方和收集药物信息的中央数据库等),这一过程的有效性会有所改善。

该国家患者安全目标(NationalPatientSafetyGoal,NPSG)重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ebsaw.com/jbby/10027.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