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率国际上统计的为千分之一点五,我们国内的患病率可达到千分之三,患病人数男女比例为10:1,现报告男女比例为5:1,这与女性发病较缓且病情较轻有关。本病发病年龄通常在13--30岁,8岁之前及30岁以后发病者少见,一般认为患者多有遗传易感因素,约有百分之四十遗传概率,容易在外界环境因素(如感染、外伤或寒冷等)的触发下致病。本病迄今为止尚无有效的根治方法。
强直性脊柱炎:定义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以骶髂关节和脊柱附着点炎症为主要症状。它会从关节病变开始,最终影响心脏、眼、耳、肺部、神经系统等。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发现这种与基因高度相关疾病有特异性免疫途径的参与,包括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23通路、核因子κB控制活化、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抗原呈递的氨基酸修剪等。据统计,我国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已超过万例,约20分之一已经引起重症残废,且男性的患病概率远高于女性。
耳熟能详的明星周杰伦、张嘉译都饱受强直性脊柱炎的困扰,严重的时候走路都困难,还常常不能躺下只能坐着睡,所以强直性脊柱炎也被称为“不死的癌症”。
强直性脊柱炎:发病机制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遗传性的免疫性疾病,具有隐匿性、进行性、全身性等特点。患者常常表现为腰部或腰骶部疼痛,也就是腰和臀交界处疼痛,伴有僵硬感,呈间歇性和反复发作,并伴随腰部运动受限、腰肌萎缩等症状,严重的可导致脊椎永久性僵硬变形。
关于强直性脊柱炎的具体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大多认为与机体免疫功能失调以及组织损伤等有关。
强直性脊柱炎:干细胞有解
传统的治疗方式可以采用常规口服各种非类固醇抗炎药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其中柳氮磺胺吡啶是一种常用的药物,但容易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效果并不理想。
随着干细胞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的细胞疗法开始被应用于临床。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以及免疫调节作用,并且通过自体细胞的治疗,不会有任何排异反应及不良后遗症,开始被逐渐应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原理在于能够对患者失衡的免疫系统进行重建,同时修复被破坏的软骨及关节组织,逆转硬化骨、保持骨质稳定、恢复免疫功能。
年-年8医院骨科纳入61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男43例,女18例,年龄17-49岁)的临床研究,周期为每隔4周进行1次,经外周静脉输注脐带间质干细胞,共4次。治疗后随访12个月,两组患者免疫水平各项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治愈10例,对照组治愈5例,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9%和76%,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如附表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水平变化随访12个月,两组患者免疫水平各项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如下图
强直性脊柱炎只是众多自身免疫性疾病之一,作为此类“不死的癌症”,细胞治疗往往是最为有效的途径。在大量的研究中,已证实在通过间充质干细胞的治疗后,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硬化等疾病都得到了有效的缓解。
免责声明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凡本平台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仅用于个人学习及科普推广,采用的非本平台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与版权者联系。如果本平台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函告或电话通知我们,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相关内容,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1
1
1
1
1
1
1
1
1
1
1
-END-
往期精选
老年人预防癌症的“疫苗”——免疫细胞
干细胞——助您解决“中年危机”从此不再焦虑
这3种疾病总爱在“夜间发作”,睡前不妨这样做!早知道能救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ebsaw.com/jbby/11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