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款1类新药获批临床,来自罗氏GSK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报道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最新公示,有多款1类新药获得临床试验默示许可,不仅有BTK抑制剂、IL-5拮抗剂、TLR7激动剂、SHP2抑制剂、泛FGFR抑制剂,还有反义寡核苷酸药物、抗TIGIT抗体、抗CD20单抗等等,涵盖多发性硬化、慢性乙肝、哮喘、艾滋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等多种疾病。本文节选其中9款新药予以介绍(排名不分先后)。1、罗氏(Roche):BTK抑制剂fenebrutinib适应症:复发型多发性硬化(MS)成人患者Fenebrutinib是罗氏开发的一款能够穿越血脑屏障的口服、可逆性非共价布鲁顿氏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BTK对各种免疫细胞的发育和功能都很重要,包括B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研究人员认为通过抑制BTK,可调节与大脑和脊髓神经炎症相关的适应性和先天性免疫细胞。根据罗氏的公开资料,fenebrutinib不但能够抑制B细胞的激活,而且能够抑制血液中包括巨噬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在内的髓系细胞的激活,从而可能同时降低在MS患者中出现的急性和慢性炎症。目前,罗氏已经启动多项3期临床试验,在复发型MS和原发进展型MS患者中评估fenebrutinib的效果。2、葛兰素史克(GSK):反义寡核苷酸药物GSK注射液;IL-5拮抗剂GSK注射液适应症:慢性乙型肝炎;哮喘GSK有两款1类新药获批临床,一款是GSK注射液,这是GSK公司与IonisPharmaceuticals公司联合开发的一款反义寡核苷酸药物。反义寡核苷酸是一种小的、合成的具有不同化学性质的单链核酸聚合物,可通过多种机制调控基因表达。在被乙肝病毒感染的肝脏中,GSK能够特异性识别乙肝病毒用于形成病毒抗原(引起疾病的蛋白质)的mRNA,并通过募集肝脏自身的酶来将病毒mRNA消化掉,降低病毒蛋白HBsAg的水平。根据GSK于年8月底在欧洲肝脏研究协会(EASL)肝脏大会上公布的数据,GSK在治疗慢性乙肝患者的2a期临床试验中取得了积极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在接受剂量为mg的GSK治疗的患者中,乙肝表面抗原水平在此前接受过核苷酸类似物(NA)治疗和未接受过NA治疗的患者组中都有所降低。另一款药物为GSK注射液。根据公开资料,GSK是一款白细胞介素-5(IL-5)拮抗剂,拟开发用于治疗哮喘,全球范围内正处于1期临床研究阶段。IL-5靶点能够被开发治疗哮喘的依据在于,研究发现在一些严重哮喘患者体内,嗜酸性粒细胞呈现过度生长的现象,与标准疗法相比,减少气道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能够更有效的改善哮喘症状和减少急性加重发作的次数。而嗜酸性粒细胞的过度生长依赖于IL-5。这些发现,使得IL-5成为了研究人员开发哮喘治疗创新药物的理想靶点。3、恒瑞医药:TLR7选择性激动剂SHR胶囊适应症:拟用于HIV-1感染患者的治疗SHR是恒瑞医药研发的一款TLR7选择性激动剂,TLR7是Toll样受体(TLR)成员之一,负责识别病原体单链RNA,主要分布在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B细胞的胞内,在人体识别和清除病原微生物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TLR7受体激动剂可通过刺激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分泌干扰素-α(IFN-α),并作用于其他免疫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发挥免疫增强的作用。根据CDE公示信息,早前,SHR已获批在晚期/转移性恶性肿瘤中开展临床研究。本次该药获得四项临床默示许可,拟开发的适应症均为用于HIV-1感染患者的治疗。4、君实生物:抗TIGIT抗体JS注射液适应症:晚期实体瘤JS是君实生物自主研发的一款重组人源化抗TIGIT(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TIIM结构域)单克隆抗体注射液。TIGIT是主要在T细胞和NK细胞表面表达的抑制性受体,可与肿瘤细胞上高表达的PVR受体相互结合,介导免疫反应的抑制信号,从而直接抑制NK细胞和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效果类似于PD-1对T细胞的抑制作用。临床前研究结果表明,JS可特异性阻断TIGIT-PVR抑制通路,刺激杀伤性免疫细胞活化,分泌肿瘤杀伤性因子。此外,多项临床前试验结果显示,抗TIGIT抗体与抗PD-1/PD-L1抗体可发挥协同抗肿瘤作用,两者结合有望增加癌症患者对免疫治疗的反应,扩大可能受益人群的范围。5、轩竹生物:XZP-片适应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根据轩竹生物

转载请注明:http://www.ebsaw.com/jbjc/121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