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日,来自曼切斯特大学和哈佛大学医学院医院的研究者,对60名复发缓解型的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和43名健康的参与者的排泄物样本,进行了16SrRNA测序,证实肠道中的微生物对改善多发性硬化有积极的作用,将会对今后发展新型治疗方式有所帮助。
-研究过程-
团队通过研究患者血液中的基因表达,和呼吸时甲烷浓度的细胞因子,指出甲烷短杆菌门和Akkermansia菌门在接受试验治疗与未接受试验治疗的患者大肠中的数量,随患者血液样本中的炎症程度而变化。
研究人员从被研究者的血液基因中,测序得到几十万条reads,鉴别出超过个OTU(操作分类单元)。
尽管研究团队并没有在患者与非患者的样本之间,发现β多样性和肠道微生物结构的显著差别,却从中发现了不少具有代表性的细菌。例如广古菌和疣微菌。
通过比对研究32名接受治疗的被研究患者,与28名未接受治疗的患者,结果显示,接受治疗的患者,其体内的微生物丰富性较高。
两组患者体内的甲烷短杆菌与Akkermansia所属菌种的数量,均有所上升,Butyricimonas相反。另一方面,接受治疗的患者的大肠中,普氏菌与萨特氏菌的数量水平较高。
甲烷短杆菌↑
Akkermansia菌↓
研究人员从患者血液样本中的T细胞与单核免疫细胞中,采集了条免疫调节基因,并对这些基因的基因表达进行分析,并推断,甲烷短杆菌是影响大肠微生物活动的主要菌种。
研究得到的基因表达数据,与免疫细胞中的干扰素,NF-kappaB,以及其他炎症通路的活跃性,呈现一致性。
-探索与展望-
研究团队进一步使用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在被研究者血液样本中,寻找甲烷短杆菌的抗体,探索多发性硬化症的潜在对抗方法。
团队撰稿人指出:“未来的治疗手段可能包括干预治疗来影响微生物。大肠微生物在患者身上,所展现的特性,可能对了解和预防多发性硬化症有所帮助”。
=========END=========
图片来源:
ydsjy.net
转载请注明:http://www.ebsaw.com/jbjc/4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