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针灸治疗多发性抽动症体会
作者:李可,王雪艳,张海霞
孟羿,李传岐,刘冰
李氏针灸是李世珍先生(-年)在继承前辈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临证治疗和经典著作妙造独悟、探索总结出“理、法、方、穴”独具特色的针灸体系。针对多发性抽动症,通过临床辨证论治,依证选穴,穴证对应,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兹介绍如下。
1.李氏针灸的特色
李氏针灸的特色在于针药汇通。所谓针药汇通,就是总结出某穴用补法相当于某几味中药的功效,用泻法又相当于某几味中药的功效,某穴与某穴配伍,用补法有什么协同作用,类似某个中药汤方的功效,用泻法有什么协同作用,类似某个中药汤方的功效。即针刺治疗与用药一样,法虽不同,理实一贯,通过以穴代药来辨证取穴组穴命方。如李世珍先生根据其父提出腧穴配伍相当经方疗效的见解,进一步探索组成了白头翁汤证、黄连阿胶汤证、附子汤证、吴茱萸汤证的腧穴配伍
2.对多发性抽动症的认识
多发性抽动症是儿童时期发病,以慢性多发运动性抽动和(或)发声性抽动为特征的综合症。临床常出现不自主的眼、面、颈、肩、腹部及上下肌肉快速收缩,以固定方式重复出现,无节律性。在抽动时,可伴随出现异常的发音,如咯咯声、咳声、呻吟声或粗言秽语。归属于中医学慢惊风、肝风等范畴。本病多在儿童期发病,起病年龄在2~12岁,男孩多于女孩,病状呈慢性过程,但病程呈明显波动性;实验室检查多无特殊异常,脑电图正常或非特异性异常,智力测试正常。该病的发病率约为0.05%~3%,近年来,其发病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若不能早发现、早治疗,将给患儿和家人带来沉重的负担。
现代医学对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可能与遗传、神经递质失衡、心理等诸多因素有关。李氏认为多发性抽动症的病因多由五志过极、风痰内蕴而引发。其病位主要在肝,与心脾肾相关。《内经》云“风胜则动”、“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名医杂著》言“小儿惊搐之证,必有痰”,《证治准绳·幼科·慢惊》中说:“水生肝木,木为风化,木克脾土,胃为脾之府,故胃中有风,瘛渐生,其瘛症状,两肩微耸,两手下垂,时复动摇不已,名曰慢惊。”均明确指明肝为致病之本,病因主要为风和痰。
小儿肝常有余,易化火生风。肝为厥阴之经,与少阳相表里,少阳之气,万物之所资以发生。明代万全认为“儿之初生曰芽儿者,谓如草木之芽,受气初生,其气方盛,亦少阳之气方长而未已,故曰肝常有余,有余者乃阳自然有余也”,而非亢盛太过之意。肝体阴而用阳,喜条达而主疏泄,为风木之脏,木中有火,亦易生风,感邪之后,邪正交争则剧,一时风火煽动,柔不济刚,筋脉失养,故可引起肝风妄动而出现挤眉眨眼、摇头耸肩、伸头缩脑、肢体震颤等抽动症状。小儿脾常不足,脾失健运,水湿潴留,聚液成痰,痰气互结,蒙蔽心神,则胸闷易怒,脾气乖戾,喉发怪声。脾虚肝旺,木亢生风,则见摇头及四肢、腹肌抽动。因此,李氏认为肝风内动是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主要病机。
3.治疗方法
通过对其病因病机的分析,治疗以平肝息风为基本法则,以醒脑息风方为基本方,针泻双侧合谷、太冲以醒脑开窍、平肝息风。根据临床症状灵活加减配伍,对于脾虚痰聚而引起肝风内动者,在基本方的基础上加足三里、阴陵泉、丰隆以健脾祛湿化痰,平肝息风。方中合谷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施用泻法,善治急性热病、外感表证、神志病和头面五官等病证,具有疏风清热、开窍醒神和清气分之热、行气分之滞的作用。太冲是足厥阴肝经的原穴,主治肝气、肝火、肝阳、肝风所致的病证,施用泻法,可舒肝理气、平肝息风和舒筋解痉。两穴相配,可醒脑开窍、平肝息风。在功能上相互协调,可以起到调和气血以安神的作用。合谷、太冲皆为本经的原穴,合谷属阳,善调气,太冲属阴,主调血,两穴相配,一阳一阴,一腑一脏,一上一下,一气一血,相得益彰,若能辨证准确,往往收效甚捷。
对于行针手法,李氏针灸也有其特色。在针刺腧穴达到针刺深度有针感后留针20~30min,期间每隔5~10min行捻转泻法。其捻转泻法和留针时间的长短,根据病情的轻重而定,一般病情重者每日1次,留针时间较长,捻泻次数较多;病情轻者隔日1次,留针时间短,捻转次数少。
4.典型病例
患儿丁某,男,6岁,于年2月6日初诊。主诉:双肩膀不自主抽动1周,加重2天。现病史:患者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肩膀不自主抽动,醒时抽动,睡眠则止。初始症状不明显,近两天病情加重,家长医院诊治,脑电图、脑CT未见明显异常,医生未明确诊断。患儿曾患脑炎在我处针灸治愈,故又来就诊。刻诊:双肩不自主抽动,以固定方式重复出现,时发时止,时轻时重,无节律性,肌力正常;无不自主发声,无语言障碍,无粗言秽语。神志清,精神可,应答自如,饮食可,大小便正常。诊为多发性抽动症,证属肝风内动。治宜醒脑开窍,平肝息风。取穴:针泻双侧合谷、太冲,每日1次,留针30min。针后抽动明显减轻,发作次数减少。5天后,症状已基本消失。为巩固疗效,按原方继针5次,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5.体会
多发性抽动症属于临床难治性疾病,复发率高,中医治疗有一定优势。李氏针灸“醒脑息风方”是集李氏几代人的临床经验,经过不断的实践总结而成。该方具有疏风清热、平肝息风、醒脑开窍和舒筋解痉作用。因此,在临床实践中,以本方为基础方,根据伴有的症状和体征,分辨证型,配加有关腧穴施治,对病毒性脑炎、流脑、闭塞性脑动脉炎等病的后遗症,多发性神经炎、破伤风、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急慢惊风、多发性抽动症等病均有满意的效果。参考文献:
[1]李传岐,李宛亮.祖传针灸常用处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4.
[2]李世珍.腧穴配伍相当经方疗效的探索[J].国医论坛,(2):.
[3]汪受传.中医儿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4]徐鑫,林忠东,胡颖,等.儿童抽动障碍82例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5(18):.
[5]齐越,魏小维.多发性抽动症发病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1(6):.[6]胡玲.经络腧穴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长按中科白癜风医院助力健康中国治疗白癜风有效方法转载请注明:http://www.ebsaw.com/jbjc/8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