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考前冲刺彩色巧记笔记5

医学免疫学

第一节绪论

1、免疫:识别“自我”和“非己”抗原,并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生理或病理性反应。

2、★中枢免疫器官:胸腺、骨髓、法氏囊(禽类);

外周免疫器官:脾脏、淋巴结。

3、★固有免疫:固有性、先天性,无需抗原激发。

适应性免疫:获得性免疫,需要抗原激发。三个阶段:识别、活化增殖、效应阶段。三大特点:特异性、耐受性、记忆性。

4、免疫系统三大功能: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

第二节抗原

1、抗原:能与T细胞、B细胞的TCR或BCR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T细胞表位---TCR---必需MHC分子:CD8+T--MHCⅠ;CD4+T--MHCⅡ。

B细胞表位---BCR---不需MHC分子

可传递抑制信号---KIR

可激活补体-------MBL

2、抗原具有两个特性:①免疫原性:抗原进入,诱导产生抗体;更高级;

②免疫反应性(抗原性):抗原和抗体结合的反应。

3、抗原特异性取决于抗原表位(抗原决定簇),即由抗原表位的种类、数量、性质和空间构型决定。

4、共同抗原:不同抗原之间含有相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对具有相同或相似表位的不同抗原的反应称交叉反应。

共同抗原的存在和交叉反应的发生并非否定抗原的特异性,而是由于抗原的异质性和共同表位所致。

5、★抗原分类:完全抗原:抗原性+免疫原性;微生物、异种蛋白。

半抗原:只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某些多糖、类脂、药物。

6、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依赖于T细胞;可引起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绝大多数蛋白质抗原如微生物、类毒素、血清蛋白等。

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Ag):直接刺激B细胞,无需T细胞辅助,能产生IgM类抗体,无免疫记忆,只能引起体液免疫。

7、异嗜性抗原:什么都吃,无特异性→大肠杆菌O14脂多糖。

异种抗原:来源于另一物种→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异种器官移植。

同种异性抗原:同种不同个体之间→血性抗原、组织相容性抗原HLA。

自身抗原:诱发特异性免疫的自身成分→系统性红斑狼疮、甲状腺球蛋白。

★独特型抗原:抗体作为抗原。

用于治疗的动物免疫血清,常是特异性抗体,也是异种抗原。

第三节免疫器官

1、胸腺:既是淋巴器官,又有免疫功能,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中枢免疫器官,故当胸腺发育不全或缺失(DiGeorge综合征),可导致T细胞缺乏和细胞免疫功能失陷。

骨髓: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T和B细胞)发生的场所;再次发生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法氏囊:禽类B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中枢免疫器官;

新生期摘除法氏囊的禽类则体液免疫功能缺陷,细胞免疫正常;

新生期摘除胸腺的动物则细胞免疫消失,体液免疫受损。

2、脾脏:人体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是对血源性抗原产生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是产生抗体的主要器官。被膜和实质(白髓+红髓)。

淋巴结:结构最完善的外周免疫器官,是发生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被膜和实质(皮质区+髓质区)。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小肠派氏集合淋巴结、扁桃体、阑尾等。

3、原发性免疫缺陷→反复感染;慢性肉芽肿病→吞噬细胞功能缺陷。

第四节免疫细胞

一、T淋巴细胞

1、T淋巴细胞表面标志有:CD3、CD4、CD8、CD28、协同刺激分子和丝裂原结合分子等。

2、CD3:所有T细胞的表面标志,是重要的抗原信号传导分子。

3、TCR:不能直接识别抗原表位,只能特异性识别抗原提呈细胞或靶细胞表面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pMHC)。

★TCR-CD3永远不会分离,是T细胞的表面标志

★TCR必须有MHC才能识别

4、T细胞分:CD4+和CD8+两类,CD8+T细胞---介导细胞免疫的效应T细胞,经抗原致敏后可特异性杀伤携带致敏抗原的靶细胞。

5、★CD4+T细胞:Th细胞,辅助性T细胞,受MHCⅡ类分子限制。分化为:

(1)Th1细胞分泌①IL-2(白介素2)、IFN-γ(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TNF);②辅助细胞免疫;③Th1细胞需要白介素12来指引。

(2)Th2细胞分泌①IL-4、5、6、10、13;②辅助体液免疫;③Th2细胞需要白介素4来指引。

6、CD8+T细胞:杀伤性T细胞(Tc或CTL)。识别由8-1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内源性抗原肽,受MHCⅠ类分子限制。

7、调节性T细胞:自然调节性T细胞和适应性调节T细胞,表型为CD4+,CD25+,Foxp3+。带加号的越多越好

8、Ⅰ型超敏反应---体液免疫。

二、B淋巴细胞

1、B细胞:主要定居于外周淋巴器官的淋巴小结内,不仅能通过产生抗体发挥特异性体液免疫功能,也是重要的抗原提呈细胞。分为:

B1细胞:无免疫记忆功能,CD5+,IgM天然抗体,固有免疫,针对糖类。

B2细胞:有免疫记忆功能,CD5-,IgG抗体,适应性体液免疫,针对蛋白质类。

2、B细胞表面标志:BCR复合物、B细胞共受体、协同刺激分子等:

(1)B细胞表面最重要的标志:膜型免疫球蛋白(mIg)

(2)B细胞共受体:CD19、20、21、40、81

记忆:妙龄少女19/20/21,少女她妈40,她姥姥81

(3)协同刺激分子:包括CD40、CD80/86和黏附分子

(4)B淋巴细胞特异性标志:CD20

三、自然杀伤细胞(NK)

1、NK:不特异性识别受体,能杀伤与IgG抗体结合的靶细胞,这种杀伤作用称为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表达TCR-、mIg-、CD16+、CD56+。

参与ADCC效应----NK细胞;介导ADCC效应---IgG。

2、NK细胞受体分为:活化性受体(KAR)和抑制性受体(KIR)。

3、MCHⅡ类分子---树突状细胞表面。

总结:NK细胞---杀伤病毒感染细胞

B细胞---提呈抗原,参与特异性免疫

细胞毒性T细胞CTL---特异性细胞毒性杀伤作用

肥大细胞---参与I型超敏反应

浆细胞---分泌抗体

4、抗原提呈细胞:①树突状细胞:目前已知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②单核-巨噬细胞:分泌多种炎性细胞因子(如IL-1、6和IFN-α)和炎症介质(前列腺素、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等),正常情况抗原摄取和处理能力很强但抗原提呈能力较弱,IFN-γ可以显著上调抗原提呈能力;③B细胞。

5、MCHⅠ类分子--内源性抗原,识别应答CD8+T细胞;所有有核细胞。

MCHⅡ类分子--外源性抗原,识别应答CD4+T细胞;专职抗原提呈细胞。

第五节免疫球蛋白

1、免疫球蛋白:指具有抗体活性并具有抗体化学结构的球蛋白,免疫球蛋白分为分泌型(sIg)和膜型(mIg)。抗体都是免疫球蛋白,而免疫球蛋白不一定都是抗体。Ig具有抗原性Ig(免疫球蛋白)=抗体+mIg(膜型免疫球蛋白)

2、抗体:是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是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糖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清等体液中,通过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体液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功能>抗体功能。

转载请注明:http://www.ebsaw.com/jbzl/113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