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细想过它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联

阿尔茨海默病(AD)、帕金森病(PD)、多发性硬化(MS)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是一直是生物医学研究领域面临的一大挑战。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显示,在未来20年,神经退行性疾病将成为人类死亡的第二大原因。目前,用于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药物研发试验持续失败,这给奋战在科研一线的研究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困扰。此外,由于缺乏合适的靶向药物载体,药物递送到病灶部位变得愈发困难,从而导致许多看似有前景的化合物并未能发挥其理想的治疗效果。年2月19日,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李星团队就细胞外囊泡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该篇文章主要介绍了近几年细胞外囊泡(EVs)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进展,阐述了EVs在中枢神经系统中(CNS)的关键功能及EVs在髓鞘再生中的生理机制,并强调了EVs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治疗潜力。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神经生物学进展》(ProgressinNeurobiology)杂志上,期刊影响因子达9.37分。EVs是由细胞形成或直接由细胞膜形成的膜结构,分泌到细胞外基质中,携带相关的生理学信息。研究表明,EVs可以由CNS中的神经元、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以及外周神经系统中的雪旺细胞(schwanncell)释放。EVs可以参与控制神经发生、调节髓鞘生物发生和修复受损神经元。此外,EVs可以直接穿过血脑屏障。这些先天的优势使其可用作药物载体,将药物准确递送至靶点,并使药物的疗效最大化。因此,EVs有望成为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新方法。近年来的研究表明,EVs在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EVs主要通过三种途径发挥其功能。首先,负载有小干扰RNA(siRNA)的EVs可以使体内致病蛋白下降,治愈疾病。其次,脱髓鞘损伤后,EVs在髓鞘再生中起重要作用。它们可以作用于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OPCs),从而促进细胞成熟,或作用于少突胶质细胞,促进髓鞘再生。通过对少突胶质细胞分泌的EVs的分析显示,这些EVs含有大量的髓鞘形成蛋白。最后,EVs还可以作用于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抑制这些细胞的活化,从而减轻炎症反应。目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治疗大多依靠药物治疗,但这种方法并不能彻底的治愈疾病。随着基础研究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EVs作为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靶向药物载体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例如:我们可以通过使用XPack技术在EVs中表达目的蛋白质,这样当含有目的蛋白的EVs进入患者体内后就可以产生特定的蛋白质,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然而,EVs进入体内后面临的一大问题就是缺乏靶向性。因此,我们可以使用Xstamp技术来增强EVs的靶向性,达到更好的疗效。此外,EVs还可以用来装载药物。我们通过EVs与药物共孵育的方式或者是通过电穿孔、超声等方法实现载药,最大化药物在病灶部位的有效浓度。最后,我们通过静脉注射方式将EVs打到患者体内,这些特定的EVs带着自己的“特殊任务”寻找它们的目标,进而实现髓鞘再生,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然而,在EVs用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之前,仍需要解决一些问题。首先,EVs的分离纯化方法仍需要进一步改进。尽管EVs的分离纯化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在临床应用方面还有很多潜在的问题。其次,在人脑脊液、尿液和血液中都发现了EVs,但尚不清楚哪种来源的EVs更适合治疗。然而,这并不能否认EVs的治疗潜力。研究表明,即使使用未修饰的EVs也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如果对EVs进行基因修饰,EVs的治疗潜力将大大扩展。因此,在选择EVs作为治疗方案时,有必要清楚地了解其在疾病中的作用方式。优化设计EVs将有助于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转载请注明:http://www.ebsaw.com/jbzl/145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