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说话”,可能大家都觉得太简单了,不会说外语吧,至少母语都会说。但对脑卒中患者来说,一旦损伤到说话的功能再恢复就难了,瞬间穿越到“婴儿时代”咿呀学语的状态,此时此刻才会感到想说句话如此不容易。
那“说话”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平时都听过两个词:言语和语言,对于日常生活来讲,似乎二者没有什么区别,简而言之都是说话的意思,但对于康复医学来讲,二者就有本质区别了。有何区别呢?
言语是音声语言,也就是口语形成的过程。在口语表达过程中需要有与言语产生有关的神经和肌肉参与活动。
语言是指人类社会中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人们通过应用这些符号达到交流的目的。包括对符号的运用(表达)和接受(理解)的能力,还有对文字符号的运用(书写)、接受(阅读)以及姿势语言和哑语。
因为二者有区别,所以我们才能区分出各种言语-语言障碍的病人是哪部分出问题了,该用何种康复方法,比如说:有的是唔噜唔噜地说不清楚,像嘴里含块糖似的;有的是能听懂别人说话,但自己无法表达;还有的是能说话,说地也很流利,但给我们一种胡说八道、答非所问的感觉。还有许多类型。大致分为以下八种:
一、失语症
失语症(aphasia)是言语获得后的障碍,是由于大脑损伤引起的言语功能受损或丧失,常常表现为听、说、读、写、计算等方面的障碍。也就是说局部构音器官是正常的,脑的功能出了问题。
二、运动型构音障碍
由于神经肌肉病变引起的构音器官的运动障碍,出现发声和构音不清等症状称为运动性构音障碍(dysarthria)。常见病因有脑血管病、脑外伤、脑瘫、多发性硬化等。
三、听力障碍所致的言语障碍
从言语康复的观点出发,获得言语之前与获得言语之后的听觉障碍的鉴别很重要。儿童一般在七岁左右言语即发育完成,这时可以称之获得言语,获得言语之后的听觉障碍的处理只是听力补偿问题;获得言语之前特别是婴儿时期的中度以上的听力障碍所导致的言语障碍(deafnessanddumbness),不经听觉言语康复治疗,获得言语会很困难。
四、儿童语言发育迟缓
儿童语言发育迟缓(delayedlanguagedevelopment)是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其言语发育落后于实际年龄的状态。最常见的病因有大脑功能发育不全、自闭症、脑瘫等。这类儿童通过言语训练虽然不能达到正常儿童的言语发育水平,但是可以尽量发挥和促进被限制的言语能力,不仅言语障碍会有很大程度的改善,还能促进患儿的社会适应能力。
五、器质性构音障碍
由于构音器官形态结构异常所致的构音障碍称为器质性构音障碍(deformitydysarthria)。其代表为腭裂,可以通过手术来修补缺损,但部分患儿还会遗留有后音障碍,通过言语训练可以治愈或改善。
六、口吃
口吃(stutter)是言语的流畅性障碍。口吃的确切原因目前还不十分清楚,部分儿童是在言语发育过程中不慎学习了口吃,或与遗传以及心理障碍等因素有关。口吃可以表现为重复说初始的单词或语言、停顿、拖音等。部分儿童可随着成长自愈;没有自愈的口吃常常伴随至成年或终生,通过训练大多数可以得到改善。
七、发声障碍
发生障碍是指由喉头(声门部)发出声波,通过喉头以上的共鸣腔产生声音,这里所指的“声”是嗓音。多数情况下,发生障碍(dysphonia)是由于呼吸及喉头调节存在器质或功能异常引起的,常见于声带和喉的炎症、新生物以及神经的功能失调,发声异常作为喉头疾病的表现之一,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八、功能性构音障碍
功能性构音障碍(functionaldysarthria)多见于学龄前儿童,指在不存在任何运动障碍、听力障碍和形态异常的情况下,部分发音不清晰。通过训练这种障碍可以完全恢复。
言语—语言障碍是能康复的,那康复的原理及途径是什么呢?
一、治疗原理
言语治疗的目的是促进交流能力的获得或再获得。通过治疗人员给予某种刺激,使患者作出反应,正确的反应要强化(正强化),错误的反应要加以更正(负强化),反复进行可以形成正确反应,纠正错误反应。
二、治疗途径
1.训练和指导:是言语治疗的中心,包括听觉的活用,促进言语的理解和口语表达,恢复或改善构音功能,提高语音清晰度等言语治疗。
2.手法介入:对一些言语障碍的患者,可以利用传统医学的手法帮助改善受限的与言语产生有关的运动功能,此方法适用于运动性构音障碍,特别是重症患者。
3.辅助具:为了补偿功能受限,有时需要装配辅助具,如重度运动性构音障碍腭咽肌闭合不全时,可以给患者戴上腭托,以改善鼻音化构音。
4.替代方式:当重度言语障碍很难达到正常交流水平时,就要考虑使用替代交流方式,如手势、交流板和言语交流器等。
参考文献:《言语治疗学》李胜利主编。
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旭敏。
治疗白癜风权威医院白癜风早期治疗好吗转载请注明:http://www.ebsaw.com/jbjc/6465.html